與會嘉賓展開深入交流。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吳子良攝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姝泓 通訊員穗外事、李緣
昨日,由世界大都市協會主辦、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研究會承辦的2025年國際城市創新領導力交流坊(下稱“交流坊”)在廣州開幕。本次交流坊以“數字技術:加速推動全球議程的本地化實施”為主題。來自11個國家19個城市和5個國際組織的80多位嘉賓齊聚羊城,圍繞城市可持續性、數字化轉型與包容性發展深入交流。交流坊系列活動將持續至6日。
作為活動主辦方代表,世界大都市協會秘書長喬爾迪·巴克爾(Jordi Vaquer)表示,世界大都市協會始終致力于推動全球大城市的合作與創新,自2012年起便與廣州密切合作,通過“廣州獎”等平臺,共同打造城市治理與交流的重要國際舞臺。在這個充滿變化的世界里,城市處于氣候、關懷、公平和數字化轉型的前沿,像這樣的對話驅動學習的空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喬爾迪·巴克爾認為,一直以來,廣州都是一座向世界開放的城市,也是一座不斷自我變革的城市,有許多城市治理經驗值得探索和借鑒。他以即將到來的十五運會舉例稱,今年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全運會,呈現了一個新的區域城市愿景。同時,相比此前的全運會,在此次賽事承辦過程中,數字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變得更加明顯,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也更深入貫徹了可持續發展理念。
俄羅斯莫斯科市副市長、經濟發展與政策局局長巴格麗娃·瑪麗亞(Maria Andreevna Bagreeva)在致辭中表示,這是她首次來到中國,對廣州的開放與創新深感贊嘆。她感謝主辦方搭建全球城市交流的平臺,并介紹了莫斯科與廣州在氣候議題方面的合作成果。
去年,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研究會與莫斯科分析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聯合研究、交流互訪、促進城市發展創新等方面展開合作。展望未來莫斯科與廣州的關系,巴格麗娃·瑪麗亞接受廣州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認為我們將來在締結友好城市方面,有很大的合作潛力?!?/p>
提煉地方優秀經驗 助力全球應對挑戰
與會專家指出,數字技術正日益成為賦能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力量,能源轉型、智慧交通與韌性建設的協同創新已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路徑。通過深入挖掘和提煉地方優秀經驗與做法,可為全球城市應對城市化挑戰提供創新路徑與借鑒,助力全球城市實現更加包容、可持續的發展。
當前,全球城市面臨多重挑戰,亟需加強交流合作。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正積極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數字化轉型。據了解,“廣州獎”自2012年創設以來已成功舉辦六屆,累計收錄來自101個國家653個城市的1600多個城市創新案例,持續助力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本次交流坊聚焦數字技術與可持續發展,為全球城市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分享平臺,廣州將繼續推動“廣州獎”發揮更大作用,助力構建包容、可持續的未來城市。
國際城市創新領導力交流坊:
這是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簡稱“廣州獎”)的延伸機制與交流平臺,旨在為城市領導者、實踐者及各界利益相關者搭建一個知識共享、互學互鑒的高端平臺,深入挖掘“廣州獎”和廣州本地優秀城市創新案例的創新價值和實踐經驗,促進全球城市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經驗的交流與傳播。
(編輯: 吳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