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企業攜多項自主創新成果亮相上交會。
6月11日,第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開幕。廣東科技企業軍團攜多項自主創新成果集體亮相,涵蓋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裝備與航天科技等前沿領域,展現出強勁的科技實力與產業賦能潛力。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慶輝
創新成果亮相
納米涂層成油污克星
廣州希森美克新材料聚焦納米涂層技術,通過提升透光率、抗污性和耐候性,組件綜合發電效率提升5%以上。希森美克在廚電行業的納米涂層應用同樣引人注目。研發總監鄧澤鵬告訴記者:“涂層表面具有疏水疏油特性,油污接觸后會自動聚集成滴,僅需簡單擦拭即可清除。”他透露,自清潔防污涂層技術可實現“5年免清潔”,目前已與多家家電巨頭合作。
廣東光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出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公司副總裁陳宏在展會現場介紹說,其生產的1.2米×0.6米商用組件在弱光環境下也能持續供電,特別適用于光伏建筑一體化場景。
“水下電機”動能強勁
廣州海工船舶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海工”)展示了自主研發的無軸輪緣推進器。這項被譽為船舶動力領域“顛覆性創新”的技術引發廣泛關注。
廣州海工副總經理陳海龍表示,該企業在兆瓦級產品領域是“全球僅有的三家制造商之一”。
陳海龍在現場介紹說,廣州海工的無軸輪緣推進器將永磁電機與螺旋槳一體化設計,徹底取代了傳統軸系結構。
“這種模塊化設計可替代傳統螺旋槳、軸系、舵機,就像給船舶裝上‘水下電機’,在將效率提升30%的同時將振動噪聲降低50%。”他說。
魚生制作可實時監測
佛山市順德區捷通數科展示了“端側AI視覺解決方案”。公司總經理廖偉權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捷通數科獨創的“算法訓推運維一體平臺”打破了傳統技術壁壘,“客戶無需組建專業算法團隊,通過我們的系統就能實現模型自主訓練與迭代。”
針對順德魚生制作標準,團隊開發出魚生制作合規性監測算法。該算法通過行為識別技術,對刀具消毒、食材存儲等12個關鍵環節進行實時監控,“就像給后廚裝上了‘數字質檢員’。”廖偉權說,目前該方案正在進行試點測試,未來有望通過相關部門的驗證。
(編輯: 吳嘉祺)